close

艾爾加(ELGAR, Sir Edward (1857-1934) 英國)

E小調《大提琴協奏曲》
艾爾加 1857年出生於博得海斯的烏斯特夏,是管風琴師與音樂經紀人之子。他自幼受到中產階級的音樂教育,有深厚的音樂素養,也拉得一手小提琴,但並未接受任何正式的作曲訓練。在全力投身音樂事業之前,艾爾加在倫敦的律師事務所上班,閒時便指揮管樂隊,並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。但工作的不順加上強烈愛好的驅使,使他在1892年決定轉行作曲,回鄉發展,並以宗教音樂為出發,陸續創作許多優秀作品,如神劇「生命之光」等。他在1896年創作管弦樂主題與變奏曲「謎」,其模糊飄移的節奏與和聲,若隱若現,若有還無的主題,不但精確地呼應音樂的題目,也讓他開始受到國際樂界的重視。而艾爾加乘勝追擊的力作,神劇「老人的夢」,其綿綿不斷,華格那樂劇式的曲風,一新以往神劇宣敘與詠嘆的區別,也奠定其於國際樂壇的地位。由於嘉獎其對發揚英國音樂的貢獻,艾爾加在1904年被冊封為爵士,並於次年擔任伯明罕大學的音樂教授,來自世界各地的榮譽與獎勵也蜂擁而至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艾爾加也以音樂回報祖國,寫下不少激勵士氣的音樂,包括最出名的合唱曲「大英帝國精神」。

但時至戰後,其妻子的去世,悲痛之餘,讓艾爾加創作力大減;對戰爭對生命摧殘的反思,讓其曲風轉為深沈。在當時他已經名利雙收,一無所求,是宗教與人道的情懷,好友蕭伯納的鼓勵,支持他在晚年為美好的世界與人性繼續創作。他的傳世名作 E小調《大提琴協奏曲》,其沈重的旋律與和聲,大提琴如泣如訴的嗚咽,似乎呈現了戰爭下人民的呼聲與哀悼。艾爾加於1934年在烏斯特平靜地逝世,如其所願地葬在家鄉教堂妻子的身邊,留下未完成的《第三交響曲》、《鋼琴協奏曲》與一齣歌劇。

德佛札克:大提琴協奏曲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古典音樂欣賞之旅 的頭像
    古典音樂欣賞之旅

    新中和社大古典音樂欣賞之旅

    古典音樂欣賞之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