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Oct 14 Wed 2015 19:57
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
- Oct 07 Wed 2015 17:58
學員分享
色戒國際版預告片 學員:潘小樹分享
莫札特23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學員:孟家分享
歌劇:鄉村騎士 間奏曲 作曲家:馬士康尼 學員:玉清分享
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學員:Joyce Wu分享
帕格尼尼大練習曲第三號(鐘) 學員:素珍分享
- Sep 23 Wed 2015 21:26
馬勒第二號交響曲-復活
- Sep 16 Wed 2015 21:01
馬勒第一號交響曲-巨人
- Jun 27 Sat 2015 20:36
謝霖的小提琴藝術
地點老師家 一開始由理查史特勞斯-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揭開序幕
謝霖出生於波蘭Żelazowa Wola,七歲起學習小提琴,兩年後就在胡伯曼 (Bronisław Huberman) 面前演奏孟德爾頌的協奏曲。胡伯曼非常驚豔於謝林的天賦,安排他到柏林跟隨卡爾·弗萊希學習,後來謝霖成為弗萊希的學生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。1933年,以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其個人初登場之曲目,並進行巡歐演出。隨後的1933至39年,他都在巴黎進修,除了跟隨娜迪亞·布朗熱 (Nadia Boulanger) 學習作曲之外,法─比學派的艾涅斯庫 (George Enescu) 和蒂博 (Jacques Thibaud) 對謝霖帶來相當大的影響,特別是在持弓方面的改變相當大。
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精通七種語言的他作為譯員服務於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,並在世界各地為盟軍部隊作慰勞演出。在從軍所接觸的眾多任務中,墨西哥方面熱情地接待為數四千的波蘭難民,使謝林對其留下極好的印象。1943年於墨西哥城的演奏會後,他接受了墨西哥大學的邀請,主持該大學的弦樂系,更在1946年入籍。此後的十年間他埋首於於教學生活當中,直到他在魯賓斯坦 (Arthur Rubinstein) 赴墨的演奏會上和同鄉見面,魯賓斯坦對謝林的演奏驚為天人,遂聯絡美國的經紀人,謝林於是重回世界樂壇,知名度自此大開。1954年,他在紐約首演,獲得巨大成功,此後他在世界各地頻繁演出,並灌錄了所有主要的協奏曲作品。為了表彰他對墨西哥的貢獻,該國政府特別授予他外交官身份。1988年,他在德國卡塞爾旅行演出期間逝世。
演奏曲目貝多芬小提琴AND鋼琴奏鳴曲第五號"春"
布拉姆斯協奏曲第三樂章
- Jun 24 Wed 2015 19:52
巴哈-無伴奏大提琴組曲
- Jun 23 Tue 2015 20:33
巴哈-馬太受難曲
- Jun 10 Wed 2015 21:31
蕭士塔高維契-第十號交響曲
e小調第10號交響曲,作品93,是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作品。創作於1953年7月至11月期間。12月17日由列寧格勒
愛樂樂團在穆拉文斯基的指揮下作首演。這首作品和上一首交響曲已經是相距八年時間,而它亦與《第5號交響曲》一樣,是作
曲家最常演奏的交響曲之一。就連甚少演繹現代作品的著名指揮家卡拉揚,也在1969年到訪蘇聯時,指揮了這首作品。
自從他於1945年所創作的《第9號交響曲》和史大林所期望如貝多芬的《合唱交響曲》有太大落差後,再一次失寵於政府,更招來1948年藉日丹諾夫將蘇聯音樂家來一次大整頓,他與浦羅哥菲夫、米亞斯科夫斯基等蘇聯一線作曲家無一倖免。這次亦是他第二次遭到官方所譴責。換來的結果,是除了第5、第7號交響曲等極少數的作品外,其餘的都遭被禁演出,而他所獲取的種種待遇福利又再一次被遞奪。蕭士塔高維奇唯有再一次把精力放在電影音樂上,又或者創作如清唱劇《森林之歌》(作品81)一類政府接受的作品以賺取酬勞來交租,這段期間他雖然已完成了《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》,但因害怕作品再被評為「形式主義」而一直未有公開。
1953年3月5日,蘇聯一連有兩個著名的人物去世,其中一位是浦羅哥菲夫;但他的死訊卻被另一個更有名氣的人所掩蓋,那就
是史大林。他的死亡,意味長達31年的獨裁統治即將結束。對於蕭士塔高維奇來講,這是表示將會帶來轉機的一刻,四個月
- Jun 03 Wed 2015 18:47
蕭士塔高維契-第五號交響曲
第5號交響曲 (蕭士塔高維奇)
d小調第5號交響曲,作品47,是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作品。創作於1937年,並於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率領列寧格勒管絃樂團作首演。獲得相當成功,根據當年樂團總監憶述,鼓掌達半小時之久。
《第5》和《第10》同樣是蕭士塔高維奇最常演奏的交響曲。
本樂曲共分為四個樂章:
- 第1樂章:中板(Moderato),約15-18分鐘
- 絃樂以卡農形式展開,第一主題以六度跳進及加強附點節奏所組成,並很快便進入以「長-短短」為主的第二主題。其後這兩個主題互相交替出現。發展部由這兩個主題的不斷發展而組成,而且速度漸漸加快,到達樂章的最高潮時,速度回復至開頭,由絃樂的齊奏帶動整個樂隊的回應,並漸漸減弱至結尾。兩個主題重新出現,氣氛變為平靜而略帶哀傷,最後在鋼片琴的上行音階中結束。
- 第2樂章:小快板(Allegretto),約5-6分鐘
- 具有諧躍曲風格但暗藏黑色氣氛的三段體圓舞曲,開首由絃樂低音聲部以非常沉重的弓法拉奏,是由上一個樂章的第一主題所演變而成的。經過高音單簧管及小提琴的發展後,木管樂奏出帶附點節奏的第一旋律,及後銅管樂器和小鼓則奏出疑似凱旋式的第二旋律。簡短的過場後,獨奏小提琴在豎琴和絃樂撥絃中奏出中段的主題旋律,並由長笛重覆和應。全體樂隊進入不確定調性的過場部份,中段主題旋律片段則穿插在其中,巴松管及絃樂撥絃再次帶回開首部份,第一及第二主題重新出現,但木琴的加入令人回想起聖桑的《骷髗之舞》,最後在雙簧管的小調引子下,木琴隨著樂隊的強勁齊奏下同步結束。
- 第3樂章:緩板(Largo),約12-15分鐘
- 相比緊張的第一樂章以及黑色幽默感的第二樂章,第三樂章選擇了平靜,旋律線條簡單兼且調性更為明顯的慢樂章作為過場。整個樂章並沒有使用銅管樂器,而絃樂部份亦重新劃分成數組聲部。小提琴直接帶出第一主題(同樣是第一樂章第一主題的另一個變奏),並在其他絃樂小組的襯托下帶出引子部份,長笛在豎琴的分解和絃下吹出新的主題,但很快便由絃樂組重新主導,並帶入第一次的高潮。及後雙簧管、單簧管及長笛獨奏在絃樂段落中間奏著。隨後在絃樂碎弓下,木琴和大提琴帶進第二個高潮。回復平靜後,絃樂器作最後一次的第一主題演奏,並在豎琴的泛音旋律中結束。
- 第4樂章:不太過份的快板(Allegro non troppo),約10-11分鐘
- 具有凱歌性的樂章。氣氛長時間保持高漲,定音鼓帶入銅管樂器的主旋律,及後小提琴奏出具節奏性的第二旋律,而這兩個旋律亦再一次互相交替出現,突然小號的加入,配以絃樂如警報般的連弓和碎弓將樂曲氣氛變得緊張,但一聲大鈸下,勝利的氣氛似乎又回復過來,但隨後的鑼聲和定音鼓的斷奏,樂曲像是重新抑壓在不安和無助的環境下,圓號的主旋律變奏亦顯得我去威風的色彩,然後小提琴不斷的重覆音型似乎像是跌到深淵中,然而當重覆音型轉到豎琴時,卻又像顯出一點點的曙光。木管樂器以慢速帶回主題旋律,似乎暗示黑暗慢慢將要消散,絃樂及鋼琴的八分音符奏節奏加速了陰暗的驅散,最後銅管樂和敲擊樂的加入將調性由小調變成大調,象徵光明已重新到來,並且獲得了最後的勝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