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"Karajan - The Second Life"

西元1908年,卡拉揚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(Salzburg)的醫生世家,父親曾經擔任莫札特紀念館管弦樂團的豎笛樂手,而卡拉揚可能是遺傳自父親的音樂才能,從小就很有音樂天分,三歲開始學鋼琴,五歲就能公開演出。卡拉揚小時候每天練琴六小時,每次提起這些往事,他總是說︰「我並沒有刻意這麼做,因為我一向非常好學,學什麼就一定要學會,我能夠排除雜念,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」也因為這樣的人格特質,讓卡拉揚能夠成為二十世紀傑出的指揮家。

卡拉揚十四歲時前往英國倫敦,主要是為了加強英語能力,當他再次回到薩爾茲堡後,便跟隨莫札特紀念館的館長包姆加特納學習音樂,包姆加特納觀察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那就是卡拉揚永遠無法滿足於用十根手指創造音樂,也就是說不論演奏哪一種樂器,都無法完全表達出卡拉揚心中的意念,於是包姆加特納建議卡拉揚改學指揮,這也是卡拉揚日後接觸指揮事業的起源。 然而,卡拉揚的父親並不贊成他以音樂維生,而希望他能從事更實際的行業,於是卡拉揚進入維也納的技術學校就讀,同時和鋼琴家霍夫曼(Josef Hofmann, 1876-1957)學習鋼琴,霍夫曼也對卡拉揚說︰「你對音樂有豐富的想像力,如果想充分表達它們,除非你有八隻手,否則你是不會感到滿足的,所以,你應該當一名指揮,這樣才能滿足你對音樂的感受力。」經過霍夫曼的指點,卡拉揚終於下定決心要走音樂這條路。

卡拉揚努力說服父母讓他專攻音樂,也順利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和表演藝術學院就讀。求學期間卡拉揚非常認真學習,一心以學業為重,他對自己的實力也相當有信心,但是他始終不了解:指揮職業樂團和指揮學生樂團有什麼不同?於是卡拉揚自己出錢辦了一場音樂會,經過一年籌備後終於在薩爾茲堡演出,這場音樂會也為他爭取到第一份工作,就是擔任烏爾姆(Ulm)歌劇院的指揮。烏爾姆位於薩爾茲堡西北方一百五十英里處,當時劇院的樂團只有21個人,卡拉揚除了要幫忙佈置舞台、準備服裝,還要聯絡團員排練、尋找臨時演員,他在烏爾姆工作長達七年,因此累積了紮實的歌劇指揮功力,這對他日後的事業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
西元1935年,卡拉揚二十七歲時接任德國亞琛(Aachen)歌劇院首席指揮,後來又擔任音樂總監,成為德國當時最年輕的音樂總監。同時,卡拉揚還加入了納粹黨,理由是為了要得到亞琛劇院音樂總監的職務才不得已如此,從當時納粹黨龐大的勢力推測,這個理由不無可能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卡拉揚的事業並不順利,因為納粹首領希特勒(Hitler, 1889-1945)並不欣賞他,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卡拉揚迎娶的第二任太太具有1/4猶太人血統,納粹非常厭惡猶太人,因此卡拉揚遭到納粹黨的痛恨,並且被納粹解除亞琛劇院音樂總監的職務,卡拉揚只好離開德國到義大利,等待適當的機會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,納粹戰敗,卡拉揚因為具有納粹身分而被盟軍禁止演出,不過,他卻在這段期間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貴人,那就是英國EMI唱片公司的製作人華爾特‧李格(Walter Legge)。當李格聽到卡拉揚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(Wiener Philharmoniker)排練時深受感動,於是他邀請卡拉揚和維也納愛樂錄製唱片,後來為了讓卡拉揚錄音時有專屬樂團,李格還特地為他創立了一支管弦樂團。

卡拉揚對唱片有高明的見解,他認為唱片除了能提高指揮與樂團的名聲之外,未來也一定會在音樂欣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因此卡拉揚和DG、EMI、DECCA三大唱片公司簽下合約,錄製的唱片多達八百多張,總銷售額超過一億張,這是自從錄音技術發明以來,古典音樂領域中的最高紀錄;然而卡拉揚並不因此為滿足,他還成立了一家電視公司,專門錄製自己的演出,企圖以視覺與聽覺同步呈現音樂,音樂界中有魄力和財力可以這樣做的,就屬卡拉揚一人了,對於人類的音樂藝術來說,這些記錄都是非常珍貴的寶藏。

西元1947年,經過盟軍調查後,解除了卡拉揚的納粹身分,隔年他便在薩爾茲堡音樂節登台指揮,重新活躍於舞台上。雖然如願重拾指揮棒,但是卡拉揚最大的夢想是成為柏林愛樂管弦樂團(Berliner Philharmoniker)的音樂總監,但阻擋在他面前的是另一位重量級的指揮家福特萬格勒(Wilhelm Furtwangler, 1886~1954)。福特萬格勒接掌歐洲頂尖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已經有三十多年,有崇高的聲望,但不知道為什麼,福特萬格勒始終排擠卡拉揚,使他無法與柏林愛樂合作,讓年輕的卡拉揚深感無奈。

終於,機會來了,福特萬格勒於西元1954年去世,卡拉揚在三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順利接掌柏林愛樂管弦樂團,隔年柏林愛樂任命卡拉揚為音樂總監,並且在卡拉揚的要求下約定為終身職,除此之外,卡拉揚還兼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(Wiener State Opera House)音樂總監、薩爾茲堡音樂節藝術總監等職務,這些都是歐洲樂壇最重要的職位,二十世紀沒有人像卡拉揚這樣能勝任如此龐大的音樂工作。

卡拉揚晚年指揮時,身體晃動的幅度稍微減緩一些,但是雙眼緊閉的習慣始終沒有改變,這也意謂著他通常是背譜演出的,每當卡拉揚指揮完畢,他通常會轉過身來,面無表情地看著觀眾,顯露出唯我獨尊的模樣,這也是他高度自信的表現。 卡拉揚所塑造的樂團音色是華麗且精細的,他和柏林愛樂共同創造出所謂的「卡拉揚之聲」,它的特色是弦樂雄偉柔順又光輝燦爛,木管樂器華美而細膩,銅管樂精準雄壯,音樂整體的進行流暢,不論是哪一種樂曲都能經由他的指揮而達到高潮,卡拉揚說:「每一部音樂都有一個高潮,而指揮一定要讓聽眾能感覺到。」卡拉揚就是把高度的凝聚力用在關鍵時刻,因而造就了「卡拉揚之聲」。

卡拉揚演奏的曲目包羅萬象,從小品、管弦樂曲到交響曲都屬於他的詮釋之列,此外,他也是一位很好的協奏曲指揮,他能夠給獨奏家穩固的支持,並且讓樂團和獨奏家之間有密切的合作。卡拉揚早期的聲譽是建立在巴哈、莫札特、貝多芬、布拉姆斯、華格納、柴可夫斯基和布魯克納等人的音樂;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又增加了威爾第、普契尼、巴爾托克、西貝流士;到了晚年則納入馬勒、荀白克、貝爾格、魏本等二十世紀初期作曲家的作品,而這些音樂大多已經錄製成唱片,對於推廣音樂有極為重要的幫助。 繁忙的工作,讓卡拉揚馬不停蹄地在各國之間奔走,健康自然受到威脅,西元1989年2月,卡拉揚最後一次赴美,隨行的是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。著名的樂評家提姆派吉帶領茱莉亞音樂院(The Juilliard School)的學生到卡內基音樂廳(Carnegie Hall)聆聽,行前特別叮嚀:「你們將聽到最完美的演出,但是它即將從這世上消失!」 卡拉揚回到柏林之後,鋼鐵般的毅力終究不堪歲月折磨,1989年4月,他提出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辭呈。在往後的日子裡,卡拉揚的心情更加鬱悶,「終身任期」的合約未滿,但他的鬥志已逐漸消沈,健康也衰退得更厲害,西元1989年7月16日,卡拉揚在薩爾茲堡排練威爾第(Giuseppe Verdi, 1813~1901 )的歌劇「假面舞會」(A Masked Ball)時,因心臟病發與世長辭,享年八十一歲。

卡拉揚一生追求完美,不單是藝術層面,在技術方面也是如此,他經常參與唱片錄音和拍攝工作,因而留下大量的珍貴錄音。對於提攜後進,卡拉揚也是不遺餘力,包括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(Hotan Manchuria, 1935~)、女小提琴家安娜-蘇菲‧慕特(Anne-Sophie Mutter,1963~)和鋼琴家紀辛(Evgeny Kissin, 1971~)等人都受到卡拉揚的拉拔與鼓勵,這些人也成為當今樂壇傑出的音樂家。除了具有天賦異秉的音樂才能之外,卡拉揚認真做事的精神和專注的態度,造就他在樂壇卓越的地位,他的成就至今難有人能望其項背,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指揮家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卡拉揚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古典音樂欣賞之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